今年上半年,浙江省水利厅聚焦浙江水网和“两重”水利重大项目建设,全力以赴抓项目、筹资金、稳规模、促就业,实现“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”,以“半年红”优势蓄力冲刺“全年胜”,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水利贡献,省政府民生实事水利任务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、幸福河湖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刷新“进度条”。
7月31日上午,浙江省水利厅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水利半年度建设投资完成情况。一起来回顾——
水利投资两手发力打好“组合拳”
全省水利完成投资稳中有增。上半年,全省完成水利投资420亿元,创历史同期最高,其中重大水利项目投资完成248亿元,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达17%,是全省基础设施投资中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。
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成绩丰硕。全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专项资金支持,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是去年的4.5倍,落实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同比增长39%。省级下达88.9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央资金配套落实。
多元化投融资路径持续拓宽。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,组建金融专家团队开展点单式服务,联合9家金融机构拓宽合作领域。各地争取专项债券、金融信贷等211亿元,市场融资比例较去年提升9个百分点,信贷规模排全国第一。探索水治理与区域产业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,完成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83单、41.3亿元。
重点水利工作持续刷新“进度条”
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。推进安吉老石坎水库等9项“千项万亿”水网安澜提升工程开工,超额完成半年度开工任务。187项在建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,一批取得阶段性成果,如开化水库今年主汛前下闸蓄水,梅汛期充分发挥钱塘江源头水库拦洪作用,蓄水1.18亿立方米,保障下游安全度汛;东苕溪西险大塘达标加固主体工程提前半年完工,将保护区防洪能力提升至200年一遇;余姚北排二通道全线贯通,开辟涝水北排杭州湾新出路,在防御第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项目储备动能不断增强。108个重大项目攻坚前期,其中63个已实质性启动可研编制。加快推动浙中水资源配置、遂昌成屏二级水库扩建等国家重点项目批复,做好淳安秋口、瑞安六科水库等资金申报;谋划推进中小河流治理、重点区域排涝前期工作;深化浙东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前期论证,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全国水安全保障“十五五”规划。
民生实事项目高效落实。推进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、病险山塘水库整治、提标加固海塘等947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全部开工,完工600项,总体进度达94.5%。全省8828座单村水站已累计完成8277座、完成率93.8%,受益人口227.6万人,计划到今年年底全面收官。
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显著。累计完成滨水绿道2037公里、滨水户外运动场所106个、城乡亲水节点1332个,15分钟亲水圈覆盖1.7万余个村庄社区。天目溪等4条河流入选第四批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,数量全国最多。五一期间,全省举办滨水活动430场,旅游人数超3000万人次,带动周边消费达157亿元。
记者问答环节
总台央视记者提问:
前不久,中办、国办出台了《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》。浙江在贯彻落实上有什么计划?
省水利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 黄黎明
结合我省实际,我们将《意见》提出的目标、任务落实到相关规划、治理项目和改革举措中,主要有三方面工作:
1 提高政治站位正确把握文件精神。《意见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。我们要把学习贯彻《意见》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,带动全省水利系统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,谋深谋实贯彻落实举措,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志性成果。
2 不断完善江河治理顶层设计。《意见》要求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,完善江河保护治理规划体系。近期我省正在修编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,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;全面部署开展重点流域综合规划编制。围绕《意见》提出的全力保障江河安澜等6方面,系统梳理出重大项目、重大管理改革任务,将在“十五五”水安全保障规划中逐一落实。
3 强化江河系统治理。《意见》要求以流域为单元,统筹推进水灾害、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治理。在建设方面,将整装推进钱塘江、江南运河等重点流域系统治理,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。在管理方面,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,强化全流域统一规划、统一治理、统一调度,鼓励公众参与江河保护治理实践,凝聚全社会保护江河治理的强大合力。
浙江新闻频道记者提问:
河湖是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项核心任务,幸福河湖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?
省水利厅河湖处处长 李荣绩
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两年以来,幸福母亲河、高品质水美乡村等建设内容不断丰富,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,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1 聚焦“强城”,构建河湖轴线发展空间。各地以“一河一策”打造各具特色、各美其美的幸福母亲河,实现县城、中心镇重点河段防洪(潮)排涝能力全面达标、沿河环湖生态廊道全面贯通、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、河湖空间设施全面优化,打造幸福河湖生物多样性体验地、户外运动目的地、艺术文化打卡地、高新产业集聚地。
2 聚焦“兴村”,打造水美乡村示范带。以重点村为节点,结合乡村片区组团发展,推进乡村河湖库塘系统治理与风貌提升,结合农村水系综合整治、高品质水美乡村建设,配套完善天然泳场、露营基地、骑行垂钓等便民服务设施,进一步提升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。
3 聚焦“融合”,拓展水岸经济新场景。充分发挥幸福河湖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纽带作用,建立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,科学布局、有序开放水岸空间,全面激活生态农业、滨水文旅、水上运动、交通航运等水经济,创新水文旅体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,持续打造水文旅体品牌IP和活动赛事,进一步拓宽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。
浙江卫视记者提问:
近期国家已将水利领域年度中央投资全部下达完毕,请问我省哪些领域获得了支持?如何用好中央投资更好推进我省水利工程建设?
省发展改革委农经处处长 崔向科
“十四五”以来我省水利获得国债及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总额达293.9亿元,今年我省共有26个项目获得39.25亿元。其中超长期国债重点支持我省大中型水库、大型灌区建设,首次有6个项目共获资金20亿元。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、区域排涝能力建设,共有20个项目获得资金19.25亿元,创历史新高,是去年的4.5倍。
下一步,省发展改革委、省水利厅将会同有关方面,推动中央资金尽早落实形成实物工作量,配套推进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。
1 强化资金使用监督。优化工程建设方案,落实资金分担和使用主体责任,确保专款专用。加强建设进度调度和工程质量监督,全力建设安全工程、精品工程、放心工程,确保建成一个、交付一个、上图入库一个、运维考核一个。
2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。坚持“硬投资”和“软建设”相结合,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。一方面,按照“整体谋划、整合内容、整装建设、整周期维护”的要求,统筹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衔接,灌区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,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衔接,促进发挥综合效益。另一方面,加快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,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有经济收益的水利项目。
3 强化项目规划储备。把握今年作为“十五五”规划前期的重要机遇,聚焦防洪排涝、水资源配置、水库灌区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领域,积极推动我省水利工程建设的“重点事项纳规、重要政策进单、重大项目入库”。特别是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着力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,优化工程设计方案,深化环境影响评价,为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储备支撑。
浙江日报记者提问:
刚才提到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,推进过程中如何加强建设管理工作,保障工程质量安全?
省水利厅建设处处长 俞飙
加快工程建设进度,保障工程质量安全,确保工程效益发挥,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和最核心目标。具体举措包括:
1 健全协同机制,加快项目推进。加强与省发改委、省财政厅、省民政厅、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的沟通协调,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审批,力争项目早开工。借助分类分层分级问题协调机制,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用地审批、设计变更等建设难题。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指导服务,做到“按需定制、精准服务”,上半年指导帮扶24个重大项目,提出指导建议169条。
2 实现一网统管,提升建管效能。依托“透明工程”数字化应用,实现工程从前期到验收的全链条监管。对全省720个前期项目、3461个在建项目,1910个重点在建市场主体,做到“一张网”全覆盖管理。针对各个项目、各类主体,围绕基本建设程序13个重点事项环节,制定预警规则、加强预警推送,做到“风险即预警、问题即整改”。
3 强化溯源整治,保障质量安全。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分工联动的质量监督工作机制,采取“质量监督+面上飞检”的方式,对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覆盖监管。建立监督处罚机制,将实体工程质量抽检纳入质量监督内容。常态化开展高处作业专项整治、隧洞施工专项排查和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。
浙江在线记者提问:
刚才发布稿提到,今年上半年我省水生态价值转化就有41.3亿,请问主要来自哪些路径?能否举例介绍?
省水利厅计划处处长 许江南
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推广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:
1 在水生态产品培育上扩容增面。出台《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实施方案》,重点梳理产品培育、价值核算、转化交易、资金反哺等关键环节,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水生态产品;指导安吉县出台了《水生态产品基准价评估办法》,推动完成安吉县域水生态产品基准价评估。上半年我省完成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83项,其中水资源直接使用类35项、水产融合发展类41项、水权质押类7项,涉及9个设区市、23个县市区。
2 在金融政策支持上创新深化。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力,上半年与省农发行联合出台了《关于擦亮“水利银行”品牌支持浙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》,首次将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纳入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。在绍兴镜岭水库配套项目的试点中,引入水安全保障导向开发理念,建立了水资源开发与后端产业链反哺的联动机制,落实银行贷款7.0亿元。
3 在用水权交易上持续赋能。今年出台《关于推进农村集体水库山塘用水权改革的意见》,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效能提升,深化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改革。目前各地累计完成农村集体水库山塘确权登记350座,产生水权交易等价值转化3100余万元。例如浦江利用闲置的1000万立方米农灌用水权开展农业用水权交易,直接惠及91个村镇。
4 在水产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。今年制定了《水利工程和水域空间开放共享实施意见》,鼓励各地利用河湖水域岸线空间推动水产融合。义乌上溪镇杜建水库的“漫游黄山”一期项目,作为水库所在地黄山村脱贫攻坚的“消薄项目”,通过将水库与古建筑、古村落、古寺、古道、红色文化遗迹、美食等业态融合,为周边百姓带来近100个工作岗位,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800万元。
来源:省发展改革委,厅计划处、建设处、河湖处
原标题:半年度水利投资420亿元,创历史同期新高!